西夏陵是西夏历代帝王陵墓。陵区东西约4公里,南北10公里。在这4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8座西夏帝王的陵墓和70多座陪葬墓。每个陵园都是一个单独完整的建筑群体,形制大致相同,占地面积大都在10万平方米以上。陵园的方向朝南稍偏东。陵园的地面建筑由角楼、门阙、碑亭、外城、内城、献殿、塔式灵台、神墙等建筑组成。平面的总体布局按照中国传统的以南北为中轴线、左右对称的格式排列。
陵园的四角有角楼,门阙在陵园的最前面,左右对称。内城的南墙正中开辟有门,出土有鸱吻、瓦当等遗物,证明原来门洞上建有高大的门楼。在内城里有一处献殿遗址,是西夏皇帝祭奠祖先的地方。内城的西北,有高大的塔状“灵台”。
从总体平面布局看,西夏陵园既采纳了唐代帝陵形制的基本特点,又吸取了宋代帝陵的一些建筑布局,融合而成。1972~1975年发掘了编号为8号的帝陵和3座陪葬墓。帝陵地下墓室前有一长达49米的斜坡墓道,前狭后宽的方形墓室,两侧各有一配室,深约25米。墓室早年被盗,但仍出土有许多金饰、鎏金银饰、竹雕、铜甲片、珍珠、瓷器碎片等。3座陪葬墓,有阶梯或斜坡的墓道,墓室为方形土洞,普遍以铜牛、石马殉葬。根据这些陵墓出土的汉文残碑和其它文物,证明这座帝陵可能是西夏第八代皇帝李遵顼的陵墓。
西夏陵区还出土了大量的西夏文和汉文的残碑。仅从西夏第五代皇帝李仁孝的寿陵碑亭所出土的残碑,就有1700多块。汉文碑用楷书镌刻,承晚唐柳体楷书的风格,体势劲媚,刀法娴熟。西夏文碑有楷、篆两种书体。篆体只用于碑额,楷体书写秀丽、娴熟,都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水平。(国家文物局)
西夏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