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主体建筑以中轴线为标准,依次为山门、钟鼓楼、放生池、一进门台、二进白衣丞相殿、三进观音殿、厢房,西侧配殿有夫人殿,总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山门为砖混仿古建筑,重檐歇山顶,首建于1985年。门额匾“泽被侨乡”为沙孟海于1991年题写,过山门左右两边为钟鼓楼,平面呈正方形,8.2米见方,三重檐四角攒尖顶,楼内分别置巨形钟鼓各一。天井中处为放生池,并建“吉祥桥”,放生池面积约200平方米,1987年修建。一进门台面阔七间20.9米,进深三柱4米,五架檩,中柱分心双步梁。二进白衣丞相殿,面阔22米,进深11.25米,十一架檩,前后双步梁,明间上施八角六跳藻井。重檐歇山顶,屋面正、垂脊施邸尾走兽,飞檐起翘。殿内供白衣丞相塑像,厢房面阔7.6米,进深5米,檐廊设栏凳。三进观音殿,面阔三间18米,进深14.9米,重檐歇山顶,大殿供塑观音、十八罗汉塑像。二、三进天井之间建有清同治十一年的放生池,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紧依白衣丞相殿的西侧为配殿夫人殿,共三进,一进面阔14.4米,进深9.3米,重檐歇山顶,明间置弥勒佛,两侧供塑四大金刚。二进面阔19.7米,进深7.3米,明间供塑如来,两侧供塑罗汉壁。三进观音殿,面阔19.7米,进深12.1米,清真禅寺殿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煌,具有浓厚的宗教文化特色。
清真禅寺初创于宋末元初。初创时为正殿两进。元大德年间(1297-1307)建右侧配殿“夫人宫”,明嘉靖八年(1529)增建前殿,清乾隆年间重修正殿;清嘉庆年间(1796-1820)扩建女客房,清咸丰十一年,太平军攻占青田,前殿被焚毁,同治元年重建;清光绪三十一年建东西辕门,民国十六年(1927)建钟、鼓楼,1985年筑围墙,拆去东西辕门,建山门,挖筑放生池,造花园,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将钟鼓楼纳入寺庙范围,形成一个整体寺庙建筑群。
清真禅寺坐落在阜山乡眠牛山麓,坐北朝南,东西两侧是村民住房,寺南空地前约150米处有单孔青石砌筑的乐安桥,桥两侧设栏杆,栏杆花板浮雕花鸟,望柱刻饰莲瓣,与清真禅寺遥相呼应。
清真禅寺常年点燃着几十对巨烛,分别为600斤、1000斤、1200斤,甚至2000斤,俗称千斤烛。千斤烛是长明灯,是延寿烛。一对蜡烛,长明365个日日夜夜,照亮一个周岁,实乃中华一绝。制作千斤烛有专门的民间信仰组织――“廿四拜会”(逢初一十五祭拜,一年廿四次)主持,每年二月十九清真禅寺庙会时,善男信女购买千斤烛,用彩车乐队的仪式贡送而来,择时举行燃烛仪式。
清真禅寺主供唐朝丞相李泌,唐德宗朝拜为中节待中、同平章事(丞相),因常穿白衣,故有白衣丞相美称,据传与李泌同朝一陈姓京官,因受奸臣陷害,被打入天牢,后经李泌冒死相救,转危为安。陈氏晚年退隐故里青田,撰文记述此事,告于后辈,永铭白衣丞相李泌恩泽。此后在青田、永嘉一带,修建了许多供奉白衣丞相的寺庙,阜山的清真禅寺规模最大,年香客数量近二十万,在浙西南一带颇有影响。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