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调节剂施用有误区
来自: Duncan
2015-12-18
753


  误区一:以“剂”代“肥”
  生长调节剂必须在充足的水肥条件下才能发挥显着的功效,但有的生长调节剂被厂商夸大了施用效果,致使一些农户把其当成肥料施用,把促进作物生长的希望寄托在生长调节剂身上,而不在施肥、灌水、中耕、松土等常规技术上下工夫,最终影响到生长调节剂的施用效果。
  误区二:随意加大用量
  生长调节剂属激素类物质,一般每亩用量只需几克或几毫升。但有的农户总怕用量少了没有效果,随意加大其用量或施用浓度,这样做不但不能促进作物生长,反而会使其生长受到抑制,严重的甚至导致叶片畸形、干枯脱落、整株死亡。
  误区三:直接兑水施用
  有的生长调节剂不溶于水,加上用量微小,若不事先配制成母液再配制成需要的浓度,一般很难一次混匀,也会影响到施用效果。如生产上施用较多的赤霉素,必须用酒精或温热的高度数白酒溶解后,才能兑水施用。但有的农户在施用前常常不认真阅读施用说明,而是直接兑水施用,使药效不能正常发挥。
  误区四:随意搭配混用
  作物生长调节剂与化肥、农药等其他物质能否混用,必须在认真阅读说明并经过试验后才能确定。但很多农户图省事,常将其随意地与化肥、杀虫剂、杀菌剂等混用,希望达到同时促进生长或保花保果、补充肥料或防病治虫的作用,结果却不一定事倍功半,反而会劳而无功。
  误区五:不合时宜喷施
  生长调节剂必须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机(如黄瓜花芽分化期)施用,才能发挥最大功效。有的农户对此认识不足,不看时机随便喷施,从而达不到促生长、增产、增收的效果。 (河南日报农村版)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