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记者对农业上农药的应用情况做了一些相关的调查,发现如今很多人们仍然更喜欢高毒的传统农药,而非新型的生物农药,这是为什么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展开了相关的调查分析,发现有以下四点可能会给各位一些解释。
●观念难改
多少年来,在农民头脑中似乎形成了这样一种传统观念,那就是毒性大的农药杀虫效果肯定比毒性小的农药好。特别是在使用农药预防病虫害的实践中,他们基本上 掌握了传统农药的使用方法。常言说:“习惯难改”,因此近年来虽然不断有高效低毒农药上市,可仍然有很多农民对传统的化学农药情有独钟。
●宣传滞后
让农民接受一项新事物的过程比较缓慢,而且种庄稼是种一茬收一茬,一旦有个闪失,就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新型农药宣传时,广告必须跟上,而且形式应多种多样,语言应通俗易懂。
●示范较少
由于东西南北温差大,气候变化多端,南方适用的,北方不一定适用;平川适用的,山区不一定适用。而农民无论使用什么新技术,都非常讲究适用,因此农技部门 应该首先建立更多试验田来指导使用。实际推广中,可以让种田大户免费试用一些新农药,取得经验,让农民亲眼看见,亲耳听见,这样一来接受新农药的速度自然 要快得多。
●价格较高
新型农药由于产量不大,种类相对没有传统农药全,再加上前期研制经费,所以生产成本高,售价也相对贵一些。现在农民种地更是精打细算,哪个便宜用哪个。
因此,要让高效低毒农药与生物农药真正占领市场,还有许多具体工作要做。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