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候区划的原则
来自: Vivian
2016-02-23
915

总结农业气候区划开展的经验,可归纳出区划的几千基本原则

1.在区划发生学原则基础上,着重于区划实用原则 区划的总体原则有所谓发生学原则和实用原则,前者着重于地域差异规律形成的原因来揭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农业气候分布规律与农业生产格局形成及生产发展潜力的关系;后者则着重于区划服务对象的要求而进行分区。中国现阶段所进行的农业气候区划,主要是配合当前农业发展规划和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计划的需要,强调区划的应用性,力求结合农业生产发展的预见性和应用的可操作性。

2.遵循农业气候相似原则 区内相似性与区间差异性原则是区划理论基础,它是确定农业气候区划方法、区划等级单位系统、区划指标体系及分区界线的基本准则。

3.综合因子原则和主导因子原则 综合因子原则主张在区划时尽量考虑组成农业气候的综合因子,以反映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是它的整体,而不是它的一、两个要素,更不只是这些要素的平均值或极值。主导因子原则认为,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虽是它的整体,但各个因子的作用是不均等的,可以根据不同区划的要求,突出其中某些最重要的因子,或以一个因子为主,其它某些因子为辅。综合因子原则着眼于气候的差异性,往往先有区域的概念,然后再罗列很多因子的指标,带有一定主观性;主导因子原则着眼于气候的相似性,先确定主导因子,可以按农业气候因子的重要性逐级划分。根据开展区划的经验,最好是主导因子原则和综合因子原则相互结合。例如可以划分大的单位中采用主导因子原则,在小的单位中采用综合因子原则;也可以反过来。

4.关于区划界线划分的基本原则 区划的划分反映在界线上最引人注目,界线不仅要反映区间气候特征差异的地域空间位置的分界,而且还要考虑便于区划的应用。因此在区划的低级区宜考虑保持行政区界的完整性,在高级区的界线只能看作是一个过渡带。例如全国农业气候区划中,大区界线和农业气候带界线都是代表有一定宽度的过渡界线,这样比较符合自然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地域变化特征;而在区划的低级区应尽量保持县界的完整性,以便于农业区划和规划的应用,省级农业气候区划的分区也应注意到县界或乡界的完整性。

上述几个区划原则内容,在不同等级的区划中会有不同的偏重。例如,在考虑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时,在全国性的区划中着重的是自然条件大的地带性差异,首先是热量带和湿润地带性的差异,但在小区域的区划时,由于区内气候地带性的差别不大,而由下垫面的地势、坡度、地表覆盖引起的非地带性气候差异便成为主要条件。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