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种质资源的调查—19世纪以前
来自: Edward
2016-03-04
1213

我国是世界葡萄属植物主要起源中心之一。地质化石研究表明,山东省临朐县距今2 600万年以前山旺第三纪中新世植物化石中就有秋葡萄(Vromanetii RomanDu Caill ex Planch)的存在。前章已述,我国是世界葡萄属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G阿尔维特(GAlleweldt,1990)也认为,世界上已报道的65个种葡萄属(Vitis)、真葡萄亚属(Euvits)植物中有29个种起源于我国,还有另外8个种估计也起源于中国。但长期以来,受历史性原因的影响,对于我国野生葡萄资源的调查和研究一直未能深入全面进行,直到1949年以后,我国宝贵的葡萄种质资源才逐渐被人们认识,葡萄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才逐步深入。纵观这一进程,我国葡萄种质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19世纪以前 在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中,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野生葡萄的种类、分布和利用价值进行过调查和总结。公元前6世纪,《诗经》中就有“六月食”和“葛累之”的记载,据考证“NFDA2”和“葛NEB65”即为野生葡萄。西汉时(公元前2世纪)《上林赋》中首次出现“蒲桃”的记载。以后的《山海经》(公元前3世纪)中也有“NFDA2”的记载。《周礼》“地宫篇”中有“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蔬珍异之物”,注曰:“珍异为枇杷、蒲桃之属”。《神农本草经》上有“蒲桃生陇西、五原、敦煌山谷”的记载。公元6世纪中期,古农书《齐民要术》中已记载有多种葡萄,其中就有野生葡萄“NFDB3NFDA2”的记述。16世纪中期,李时珍(明)所著《本草纲目》中对野生葡萄的分布、植物学性状和医疗价值也有了详细叙述。19世纪中期,吴其睿(清)编写的《植物名实图考》中,对野生葡萄的种类和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在这期间,对我国野生葡萄的调查和记载主要集中于自然分布状况和药用及治疗价值方面。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对野生葡萄的命名和描述都难以详尽和规范,正由于名称和描述的不清也给以后的研究和考证带来一定的困难。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