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要根据品种、种球大小、土壤肥力、肥料多少等而定。同时也应注意百合产量与品质(即单株鳞茎重)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二者是相对矛盾的。随着种值密度增大,产量相对较高,而单株鳞茎重则相对变小,也就是说,产量提高则意味着百合的商品性降低,同时,种植密度增加后生产成本也相应增加。但密度过小,产量降低,也会影响经济效益(表2)。
据栽植密度试验,栽植密度每亩1万一1.2万株,要求用种量在250千克左右,收获时平均单个鲜重70克左右,亩产百合750千克以上。栽植密度增加到1.3万一1.5万棵,每亩用种量应为350千克,产百合可达1000千克以上。每亩栽2万棵和1.5万棵的,分别比1万棵的增产57%和28%。随着密度的增加,用种量相应增多,而产量也显著提高。所以在种源足、土地紧的情况下,应坚持适当密植。栽植密度不套种夏秋作物的可密些,套种夏称作物的应稀些。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