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体〗 嗜水气单胞菌。
〖流行情况〗 该病我国养鱼历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长、流行养殖水域最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从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曾在个别鱼场(北京、江苏、浙江)有所发生,但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从1987年起,江苏、浙江、上海开始流行此病。1991年已在江苏、上海、浙江、安微、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川、陕西、山西、去南、内蒙古、山东、辽宁、吉林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广泛流行。危害鱼的种类有鲫鱼、白鲫、异育银鲫、鳊鱼、团头鲂、鲢鱼、鲮鱼、鳙鱼等大多数池塘养殖鱼类。在苏南及上海地区从2月底至12月初,水温10℃~36℃均有流行,其中以水温持续在25℃以上最为严重。从2月龄的鱼种至成鱼均受危害,不仅精养池塘易发病,而且各种养殖水体中也都有发生,严重发病的养鱼场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达95%以上,尤其是在放养密度过大,鱼池池水水质恶化、溶氧低、有害物质多时,鱼的抵抗能力下降,更容易暴发此病。
〖症状〗 此病早期及急性感染时,病鱼的上、下额、口腔、鳃盖、眼睛、鳍基轻度充血,鱼体两侧肌肉亦轻度充血,鳃丝苍白等。随着病情的发展,体表各部位充血症状加剧,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解剖病鱼,可见鳃灰白,有时紫色,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腹腔内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脾成紫黑色,胆囊肿大,肠系膜、腹膜及肠壁充血,肠管内无食物,肠内积水或有气,有的鳞片竖起。
〖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作初步诊断。
(2)镜检,病灶取样在1040倍显微镜下观察鉴定是否是嗜水气单胞菌。其要点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菌体非常直,两端钝圆,有运动力,可基本确诊。
(3)根据病理变化可作进一步诊断。
〖防治方法〗
1.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
(2)严禁近亲繁殖,提倡就地培育健壮鱼种。
(3)鱼种下池前用暴发病疫苗(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鱼病室研制)浸泡10~30分钟,可减少发病,保护期为3个月以上,可帮助鱼种安全度过高温季节
(4)加强饲养管理,多投喂天然饲料及优质饲料,正确掌握投饲量,提倡少量投多次喂
(5)大该病流行季节5月底至8月底,每月使用1次生石灰(每667平方米水面1.5米水深用15公斤),6~8份每月使用水体消毒剂每667平方米水面1.5米水深用500克,再按1000公斤吃食鱼投喂1公斤鱼血宁1次
(6)发病鱼池用过的工具,要进行消毒,病死鱼要及时捞出深埋,不能到处乱扔。
(7)放养密度及搭配比例应根据当地条件、技术水平、和防病能力而定。
(8)加强巡塘工作,每月对鱼进行抽样检查2次。
2.治疗措施
(1)用内外结合办法,外用水体消毒灵全池遍洒,使池水成0.3克/立方米浓度,杀灭鱼体外寄生虫;内服鱼康达II号,用量为每公斤饲料加药20克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喂5天。
(2)按每100公斤鱼用痢特灵10~15克拌在2.5~3公斤饲料中投喂,连用3~5天。
(3)每100公斤鱼用鱼血散100克拌入饲料或制成粉末状药饲投喂,连用3~5天。
(4)每100公斤鱼用氟哌酸1克拌在饲料中投喂,连喂3~5天。
(5)每667米2,水深1米,用贯众1500克,切片,加开水5~7公斤,浸泡12小时,再加明矾500克,生石灰30公斤化浆兑水全池泼洒。
(6)治疗10天左右后,全池遍洒生石灰1次,以调水质。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