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为实现旱地小麦高产栽培,在选用抗旱品种的前提下,还要以蓄水保墒耕作技术为核心,以高效施肥技术为基础,以适期播种培育壮苗为目标,同时要加强春季综合管理作为保障。
1、选用抗旱高产优良品种。对土层厚、地力好的旱肥地,应选择抗旱性突出、抗病性强、丰产潜力较大、品质相对较好的优良小麦品种,如长旱58、长武521、长武134、晋麦47等,并配套相关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做到良种良法结合。
2、实行蓄水保墒为主的耕作技术。旱地小麦耕作中要以“蓄住天上水、保住地中墒”为中心。夏闲期或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翻耕或深松整地,深度20—25 厘米,以利接纳蓄积较多的雨水,实现“伏雨秋用、秋雨春用”。播前地块尽可能采用保墒效果较好的免耕法或旋耕法处理。越冬前和返青期碾压并结合中耕等措施,以保水保墒,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3、测土配方足量施肥。有测土配方施肥条件的,在尽可能多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要依据测土配方结果施足氮、磷、钾等化肥及部分微肥。没有条件的,可按照目标产量进行施肥。一般亩产300公斤以上的地块,化肥施用总量为纯氮(N)8—10公斤、纯磷(P2O5)6—8公斤、纯钾(K2O)3—5公斤,可将全部的有机肥、磷肥、钾肥和80%的氮肥在播前整地时一次性作底肥施入,剩余20%的氮肥在小麦返青到拔节期结合降雨、降雪撒施或耧施。
4、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具体播期和播量要根据生态区和品种因素确定,渭北旱原南部地区一般以9月下旬播种为宜,适播期内要抢墒播种,每亩基本苗控制在16万—20万株。小麦播种后应及时镇压,特别是对表层土壤墒情较差的地块,以沉实土壤,利于提墒保墒、培育壮苗。出苗后注意查苗,缺苗的及时补种。
5、加强春季综合管理。返青后,小麦生长发育逐渐加快,到拔节期生长极为迅猛,同时病虫草害也容易加重为害。此期要结合地力、施肥量和群体个体情况,及时借墒追肥。墒情较差的地块以镇压划锄为主,墒情较好的地块以划锄为主,结合划锄灭除杂草。对土壤不实、坷垃较多的麦田,应先镇压、后划锄。小麦抽穗后及时防治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结合防病治虫,叶面酌情喷施黄腐酸、磷酸二氢钾溶液等营养型叶面肥或调节剂,以延缓麦株衰老,增加粒重。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