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
来自: Edward
2016-02-18
587

    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由细菌感染引起。该病在苗种或成鱼养殖期间危害最大,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高温季节,该病暴发且来势猛,蔓延快。

    症状病鱼体表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液体,肝脏土黄色,脾脏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防治保持良好水质,使池水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适当降低鱼苗放养密度。疾病发生后,每天进行水体消毒1次,连续3天。同时,每公斤饲料中添加0.6~0.7克四环素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投喂鱼肉浆时,必须在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

    另在检查鱼的症状时请尽可能详细,从头到尾的症状,活动有无异常,吃食情况,解剖几尾病鱼看看鱼内脏的病症情况等,这样有助于判断。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