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T优551的超高产特性及栽培技术
来自: Edward
2015-11-23
497

        T优551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和福建省种子总站,用自育不育系T55A与恢复系晚R-1配组而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4年开始在福建及广西试种和大田生产示范,表现出产量高、生育期适中、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2005年迅速在福建和广西桂中南大面积推广。本文针对该组合主要特点和各地大面积种植情况,总结提出了相应的超高产(≥10t/公顷)栽培技术。

    1 产量表现及结构

    1.1 种植表现 2004年在广西梧州市种子公司晚稻新组合品比试验中,产量达9.65t/公顷,位居48个新组合比较试验第1位,比对照特优63增产24.51%;在福建尤溪县西城镇音头村烟后稻示范种植0.18公顷,产量达10.55t/公顷,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9%;在福建建瓯晚稻(菜后)示范种植1.1公顷,经建瓯市科技局组织专家现场实割验收,平均产量达10.64t/公顷。2005年在广西的邕宁、横县、上思、桂平、宾阳、武鸣等地作早稻种植,以及福建作中、晚稻种植,均表现出产量高,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深受种植户的欢迎,是一个特别适宜广西桂中南作早稻和福建作菜后稻或烟后稻种植的高产优良新组合。

    1.2 产量结构 T优551在广西桂南作早稻和福建泰宁、尤溪、建欧等地作烟后或菜后稻栽培,较易获得高产。四个产量构成因素中,千粒重比较稳定,田块和年份间变异较小(27~28g);有效穗变化最大,变幅为217.50~300.60万/公顷;穗总粒数变化次之,变幅为136.8~189.4粒;结实率一般在82.8%~89.9%。因此,T优551的稻谷产量要达到10t/公顷以上,必须走稳定穗数、主攻大穗、穗粒并重的超高产途径,即要求达到有效穗 255.0~285.0万/公顷,每穗总粒165~175粒,结实率85%,千粒重27.5g以上。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该组合株形紧凑,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叶片挺直,叶厚色绿,熟期转色好。株高100~110cm,穗长25~27cm,每穗总粒数160粒左右,结实率85%~90%,千粒重27g左右。

    2.2 生育期 T优551属基本营养型早晚兼用、高产抗病杂交籼稻新组合。广西桂中南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28~133天,与特优838相近;湖北、安徽等地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汕优63短7天左右;福建、广西等地作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7天左右,比汕优63长2天左右。

    2.3 稻米品质 稻米品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糙米率81.5%,精米率74.3%,整精米率60.9%,粒长6.2mm,长宽比2.5,垩白率89%,垩白度19.8%,透明度2级,碱消值6.5,胶稠度44mm,蛋白质含量9.9%,直链淀粉含量22.3%。其中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碱消值、蛋白质含量五项指标达优质米一级标准;粒长、长宽比、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五项指标达优质米二级标准。

    2.4 抗性 2001~2002年福建省区试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叶瘟0~3级的点数占鉴定点数均为66.7%,表现中抗(MR);穗颈瘟0~3级的点数占鉴定点数分别为88.9%和66.7%,表现为抗(R)和中抗(MR)。苗期室内人工接菌鉴定,抗苗株率分别为63.16%和83.33%,表现为中抗(MR)和抗(R)。两年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MR)。

    3 关键栽培技术

    3.1 培育多蘖壮秧,争取足穗大穗 T优551分蘖力中等,秧田分蘖既是足穗的前提,又是大穗的基础。培育多蘖壮秧对实现高产尤为重要,其主要措施有三:一是采用湿润育秧,稀播匀播,1叶1心喷施多效唑;二是猛攻分蘖,除了施足秧田基肥外,2.1叶薄施断奶肥,3.1叶重施分蘖肥,移栽培施好出嫁肥;三是保水促蘖,T优551对水比较敏感,秧田缺水,分蘖芽易休眠,造成分蘖缺位,因此,要求二叶期以前采取湿润,其余均应保持薄水层。

    3.2 尽量早栽,插足基本苗 基本苗过少,穗型易偏大,穗数少难以高产;而基本苗过多,穗数虽增加,但穗型变小,结实率下降,也不能有效提高产量。因此,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应尽量早栽,以延长本田生长期和增加本田有效分蘖,实现足穗大穗而高产。实践表明:中肥条件下,插20.0~25.0万穴/公顷,株行距20cm×20~25cm,每穴4~5苗;高肥条件下,插16.0~20.0万穴/公顷,株行距23cm×23~27cm,每穴5苗左右。

    3.3 科学用肥,促早发攻大穗 根据T优551的需肥特性和高产要求,产量在10t/公顷以上稻谷,一般田块总氮量早稻控制在165.0~195.0kg/公顷,烟后或菜后稻控制在150.0~175.0kg/公顷,N∶P∶K=1∶0.6∶0.9。不论是早稻、菜后稻或烟后稻均采取“重施基肥、巧施穗粒肥、基穗肥比例9∶1”的施肥原则。基肥采用一次性全层施肥法(将用作基肥的所有肥料在耙田或机耕前一次性施人耕层土壤),在幼穗分化Ⅶ、Ⅷ期剑叶定长时,根据叶色褪淡情况适量追施穗粒肥。

    3.4 合理管水,综合防治病虫害 浅水插秧;插后灌3cm水层护苗返青,湿润灌溉促分蘖;要视苗情、土壤肥力及天气状况及时搁田,视搁田效果在叶龄余数3.0~2.1时复水;幼穗分化期浅水勤灌,齐穗期露田;后期干干湿湿,以湿为主,收割前5~6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

    病虫害以预防为主,农业综合防治为基础,及时进行必要的化学药剂防治。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和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兼治稻蓟马、稻叶蝉和细菌性条斑病。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