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农12师104团位于乌鲁木齐市近郊,海拔900~1300米,气候凉爽,阳光充足,土壤含沙砾石多,升温快,通透性良好,水源为天山融雪水,≥10℃的有效积温2800℃,无霜期150天左右,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104团种植马铃薯已有40年的历史,为了提高农田的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104团从1998年开始探索“早熟马铃薯-速生型叶菜”一季两茬的栽培模式,试验取得成功,总结出了适合新疆冷凉地区“早熟马铃薯-速生型叶菜”的高产栽培技术。
早熟马铃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鲜薯在6月底~7月初上市,每千克价格平均0.7元,亩产量2500千克,亩产值1750元,亩收入950元,再复种一茬叶菜,如萝卜、莲花白等,亩产量2500千克,每千克0.4元,亩产值1000元,亩收入700元,两茬合计亩纯收入1650元,效益十分可观,这种栽培模式一经推广,便得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欢迎。
1.早熟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1.1选用早熟、高产、优质良种 马铃薯实行早熟栽培应选用生育期短、生长快、结薯早、产量高、品质优和能充分发挥地膜覆盖增产优势的津引7号、8号等新品种,该品种不但成熟期较早,每年6月底~7月初就可上市,而且薯块椭圆,肉质细白、芽眼浅,口感好,很受新疆消费者的青睐,是当前早熟栽培较理想的品种。
1.2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提早上市是提高农田复种指数,进行“马铃薯-速生型叶菜”一季两茬生产的关键环节,采用地膜栽培可以提早播种、抵御春寒低温、提高地温、促使早出苗和出齐苗,达到早熟高产提早上市的目的。
1.3提早播种,增加密度 当外界气温稳定在7~10℃左右时即可播种,乌鲁木齐地区于每年3月中旬就可以播种。早熟马铃薯由于种植早、成熟早、生育期较短和单株产量低,要取得好的效益必须适当增加定植密度,亩播量250千克块薯,覆膜垄播,株行距15厘米×60厘米或18厘米×50厘米等行距,或18厘米×(70+30)厘米宽窄行一膜双行,亩收获株数6000~7000株。
1.4田间管理
1.4.1施肥 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秋施农家肥2~2.5吨左右,农家肥2/3秋施入地,1/3播种时施入。基肥施尿素20千克/亩,硫酸钾10~15千克。种肥在播种前开沟施入二铵10~20千克/亩,尿素5~10千克,硫酸钾10~15千克/亩,与农家肥混匀后施入覆土8~10厘米后播种,忌肥料与种薯接触。齐苗后施1次氮肥5千克/亩,在发棵期和结薯期再追1次氮磷复合肥、二铵15~20千克/亩、硫酸钾10~15千克/亩、尿素18~25千克/亩。开沟培土前施入,开花后不再追肥,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及微肥。
1.4.2灌水 发芽期至苗期一般不灌水,但遇春旱可适当补水。块茎形成期,现薯时必须及时灌水,头水80~100立方米/亩,以后每10天1水,水量60米佰。块茎膨大期,需水临界期,适宜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灌水周期视土壤墒情而定,不可干湿失调。
灌水要求 勿使水漫过垄面,入沟流量不得过大,如果垄沟过长或坡降大,可打横隔或压把子分段灌水,一膜双行的可实行膜上灌,表土微干时松土保墒。
1.4.3中耕除草 早中耕、勤中耕和拔除所有田间杂草,一般中耕3~4次,出苗期即中耕深8~10厘米,以后逐渐加深,封垄前耕深18~25厘米,防止薯块青头。
1.4.4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早疫病和晚疫病;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蚜虫。防治方法是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淘汰病薯、进行薯消毒、及早药剂防治。
2.速生型叶菜高产栽培技术
2.1选用良种、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早熟马铃薯7月下旬收获完后,立即进行叶菜的种植,叶菜选用的主要品种有莲花白、西兰花、萝卜、黄萝卜、大白菜、香菜和莴笋等生长期较短的绿叶菜。
速生型叶菜为了尽早上市,提倡苗床育苗,然后定植到大田,莲花白、西兰花等一般在6月10日左右开始育苗,育苗期要严格管理,防止移栽时将传染病害带入大田,在7月25日之前种完。
速生型叶菜包括一切生长期较短的绿叶菜,以追肥为主,多行间拔采收,每收获1次随即追肥1次。结合当地土壤肥力,在施肥上做到“供足所需的、补足所缺的”,为保证形成足够的外叶,进行多次追肥,一般3~4次,结球开始时,追施1次重肥,如速效氮;结球中期,为延长外叶功能期,促进外叶养分向叶球(花球)运输,合理补充氮、磷、钾等肥料。
2.2叶菜病虫害防治 叶菜主要虫害有蚜虫、地老虎,蚜虫的防治以药剂防治为主,此外利用黄板诱杀也有效。地老虎:对1~2龄幼虫用药剂防治,3龄虫后用毒饵诱杀,傍晚时撒在作物周围。
叶菜常见的病害有大白菜霜霉病、干烧心、软腐病和甘蓝黑茎病等,白菜霜霉病发病初期拔除中心病株,再喷药防治。甘蓝黑茎病播前要进行种子处理,高垄栽培,注意排水,适时防治。干烧心是施氮肥过多造成缺钙,防治上应多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土壤板结时提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大白菜软腐病注意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垄作,适期播种,及时消灭害虫。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