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助力食品安全
来自: admin
2014-11-29
1037
来源:中国国信息报 标签:生态农业   食品安全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让我们吃的踏实、吃的放心呢?近日本报记者参加了一场“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的研讨会,会议中多位专家对现有的以追求“高投入、高效率、高产出”为特点的工业化农业生产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而对以遵循自然规律、环保健康为主要特点的生态农业寄予了较高的期望。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根源在于生产模式   上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膨大剂、催熟剂、增味剂、味精、植物黄油等人类创造的化学合成物质堂而皇之地登上食品工业舞台之后,很多化学名词开始出现在农业生产以及食品生产中,并一举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种以使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化学激素、添加剂并进行农田灌溉为特征的常规现代农业,虽然具有“高投入、高效率、高产出”的优势,却对农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当前我国的工业化农业生产中,因对农地的“过度干预”(机械翻动、水肥填补等)而造成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土壤板结,土壤中化肥、农药的有害成分增多,有机物质流失,以及土壤保水、保肥、固根力的降低;水质污染、水资源非正常流失;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平均每公顷化肥施用量达400公斤以上,农药年使用量已达120万吨以上,其中约50%左右的农药将进入土壤与水体,污染农田面积已达900万公顷……在食品生产中,为促使畜产品、水产品、瓜果、蔬菜、粮食的快速生长,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激素、膨大素;为保质、保鲜、增加食品的嗅觉、观感,又添加了工业使用的色素、添加剂。凡此种种,不仅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农药残留超标,而且使农产品质量受损、品质降低。   由此可见,现代工业技术在农业中的过度应用,不仅导致了土壤、水与环境的污染,而且粮食产量不稳定,其品质与安全性也在下降。物种多元化的生态体系遭到破坏,土壤肥力衰减,并产生植物抗药性增加、食物中毒、生态功能衰减、资源锐减与退化、食品安全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当前农业经济处于分散经营、难以控制管理的状态,到处都在利用工业技术争取生产更多、更快的产品、获取更多的利润,而忽视了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希望在于生态农业   在深入反思了化学农业的弊端后,众多专家把希望寄托在生态农业上。所谓的生态农业,就是指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简单来说,就是设计一个兼顾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可持续系统,实现大农业和二三产业共同发展。   生态农业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规律,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优化配置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率。生态农业中把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少施或不施化肥,有机肥使土壤变得更肥沃,保证农作物品质更优良、更健康。其核心和关键是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和生物多样性关系的重建,把工业化农业所分割的、分散的、直线化的农业在系统和整体的意义上实现重组。   以我国的广大农村最常见的生活方式为例,生态农业最基本、最简单的生产过程就是:将农民废弃的秸秆,加工成牛羊可食的“面包草”,先用来养牛提高农民收入;然后将秸秆中的能源变成牛粪;再将牛粪变成沼气、沼渣、沼液;有机肥及沼渣等还田取代50%以上的化肥。农民做饭取暖的能源完全来自沼气,替代煤炭、天然气和电炉,基本实现农村能源自给自足,并略有盈余进一步供应城镇。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农药都被禁止使用,因此很少会发生农药残留问题。即使存在一些残留物,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与非生态农业相比都非常低。因此与工业化大生产的农产品相比,其生产的农产品农药残留显然更少,食用也更安全。   提高食品安全须转变发展方式   会上众多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粗放经营、规模小、技术手段落后仍是食品生产和经营的主要方式。由于法律体系不健全和执法不严等原因,大量的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处在法律监督的“盲区”。这就造成了食品市场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食品安全仍然处于急待完善的发展阶段。所以,要想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首先,要促进整个农业及食品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和食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指导和扶持企业建立自身农业及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规范和自律作用,建立农业及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并积极培养骨干企业,淘汰一批食品安全问题多、产能落后的企业。   其次,积极扶持规模大型的农业及食品集团发展,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食品企业。农业及食品企业规模化,就可以保证其在耕种上使用在国际上最先进的方式,从种子开始对生产链条上每一个环节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各项指标达到国际标准。这样的全产业链条,就会使食品安全问题从商业模式上得到根本的保证,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最终消费者自然就可以选择到放心的食品。   再其次,不能忽视中小食品企业的作用,一定要在减轻其负担上有所作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沉重,生产成本较高,加之原材料价格高涨,最终产品利润微薄。尽可能获取高额利润是市场竞争中生产者的主要目的。如果对这些企业尽可能多予少取,为其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那么大部分生产者就不会选择造假贩假这条获利“捷径”。   综上所述,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实施农业标准化,不仅是当前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重要保障。只要我国积极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和市场信息化程度、大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好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标准化等基础性工作,彻底改变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较多的状况显然就会水到渠成。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