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移民之路让中国西北贫困农民摆脱干旱困扰
来自: admin
2014-11-29
1832
来源:环境生态网 标签:生态移民  西北  干旱 农民    新华网银川12月25日电(记者曹健)“搬到新的移民点,种的是水地,不必再年年盼下雨了,留着这些旱地耕种工具也没用,村民多当成废品卖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沙沟乡桃保村农民马炳仓说。     村民马炳仓将家里原用于犁地、翻地、播种等的农具全部清理,共卖废铁213斤。     废品收购者马占科从60多公里外的三营镇赶到桃保村收购废品,只走了3家就已将拖拉机装满了。“农民卖得最多的还是农具,其中不少都还可以使用。”马占科说。     马炳仓所在的桃保村村旁的大山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月亮山,实际上村里人的生活并不美。当地十年九旱,人们盼着雨水滋润出好收成;但是只要一下雨,村里人就被泥泞的山路束缚在山沟里。     在宁夏,像桃保村这样的干旱村庄并不在少数。     宁夏中部干旱带包括同心、海原、原州区等11个县区的部分区域,占全区总面积的近二分之一,曾有147万人口居住于此,占全区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当地年降雨量不足150毫米,蒸发量却是降雨量的10倍以上,干旱发生几率高达72.4%,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困难。     移民被作为拔出干旱带群众穷根的举措。“十二五”期间,宁夏将用5年时间把近35万贫困群众从不适宜居住、不适宜发展的环境里基本搬迁出去。     “实际上村民早就盼着移民了,田地是咱农民的依靠。当地农民尽管几十亩地的播种,年年期盼广种能有好收成,然而由于干旱,多数年份农民收获的粮食比播种的种子还少。”桃保村村民马炳奇说,有了水浇地,天天有好收成,算是有保障了。     桃保村的村民还只是在展望移民后的美好生活。而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炭山乡高台村搬迁到原州区三营镇雅儿沟村的移民,已实实在在通过移民受益。     “搬迁到移民点后,像我们这样的妇女也能出去打工赚钱了,我到附近建筑工地当小工、到温棚帮工,一天可以赚70元左右。”移民王晓丽说。     王晓丽夫妻和丈夫的父亲宋吉成一起生活,王晓丽很重要的一个责任就是照顾老人。尽管宋吉成的身体还算硬朗,但毕竟已经84岁了。     “要是在山里,出外打工肯定是不可能的,老家十年九旱,附近根本没有打工的机会。”王晓丽说,家有老人,也不敢去远处,都是在附近打工,每天还得回家照顾老人。     记者在不少移民家门口仍可以看到水窖,尽管移民点已通自来水。     “干旱山区出来的人是旱怕了,总觉得有水窖心理才踏实。”宋吉成说,已经吃了一辈子窖水了,现在有了自来水,洗衣、做饭都方便多了,但窖水喂牲口还是可以的,这也是节约用水啊。     宋吉成介绍说,搬到新的移民点,交通也方便了,但最重要的是孙子上学终于不用翻山走土路了,移民点就有小学,十来分钟就到了。移民点还设立了幼儿园,以前山里村民居住分散,而小孩又不能走远,所以山里娃根本没有上幼儿园之说。     “现在小孩在幼儿园耍得可高兴了,看着他们天真的笑容,我们也感到很高兴。”宋吉成说。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