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优7号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秦优7号(又名秦油7号),系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选育而成,2002-2006年在江苏省示范推广种植面积分别达150万、250万、335万、364万、334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14%、23%、34%、41%、46%,连续4年成为江苏省种植面积最大的油菜品种。该品种虽已推广种植多年,但在近两年内仍将是我省的油菜主体品种,进一步了解品种特性,总结高产栽培经验,对稳定油菜生产有指导作用。
一、品种特征特性
1、品质表现:秦优7号品质优良,芥酸和硫甙含量均优于国家双低标准,含油率较高,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区试抽样检测,芥酸含量0.26-0.56%,硫甙含量25.11-29.59微摩尔/克,含油量40.69-43.22%。
2、产量表现:2001-2003年度参加全国长江下游组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39.11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平均亩产125.56增产
10.79%;2002-2003年度长江下游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36.77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1.65%。2004-2006年全省杂交油菜品种展示中表现仍
不凡,产量水平列参展品种的前三位,2003、2004年在南通市的万亩丰产方中平均亩产分别为248公斤和251.9公斤,分别比当年该市油菜平均
亩产高62.7公斤、52.5公斤,高产田块亩产超300公斤以上。
3、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甘蓝型弱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在长江下游全生育期平均226天。幼苗半直立,子叶肾脏形,幼茎紫红,心叶黄绿紫缘,深裂叶,叶缘钝锯齿状,顶裂叶圆大,叶色深绿,花色黄,花瓣大而侧叠,匀生分枝,与主茎夹角较小。角果浅紫色、直生、中长较粗而粒多。平均株高164.2-182.7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9个,单株有效角果288-342个,每角粒数23-25粒,千粒重3.0克。低感菌核病,中抗病毒病,抗倒性较强。
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备好苗床,适期播种。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旱地作苗床,苗床与大田比以1:6-7为宜。播前精耕细作,施足基肥,每亩可施人畜粪肥1000公斤、复合肥15公斤、硼肥0.5公斤。该品种是弱冬性品种,相对于春性较强的品种,在江苏省早薹早花的风险要小,但近年来暖冬气候比较明显,育苗移栽的播种期适当推迟到9月15-25日。
2、精量播种,培育壮苗。按照种子的千粒重、出苗率、大田移栽苗数等要素,一般每亩大田油菜备种75克左右,每亩苗床播种0.5公斤,播前选晴天晒种4-6小时,晒种后用40%菌核净或50%多菌灵粉剂拌种。播种后、出苗前遇有秋旱天气要经常浇水,保持湿润状态,齐苗后及时定苗,每平方米留苗120-150株,结合追肥补水、病虫防治,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对水50公斤喷雾,促使秧苗生长健壮,防止高脚苗和旺长苗。
3、适时早栽,扩行降密。为充分利用冬前积温促早发,秧龄掌握在30-35天,于10月中下旬移栽,移栽前1周可施1次送嫁肥,移栽前1天要浇足水,做到带土移栽。该品种是杂交种,生长势强,一、二次有效分枝较强,在种植密度上应注意扩行降密,实施宽窄行移栽,株行距配置上,宽行距70-100厘米,窄行距30-50厘米,1宽行配4-6行窄行,密度控制在每亩7000-8000株。
4、科学施肥,排涝降渍。该品种茎秆粗壮,耐肥抗倒,为了高产稳产需要适当加大施肥量。施足基肥,增施磷钾硼肥,基肥以含氮磷钾硼的多元复合肥为宜,坚持有机无机结合,每亩施纯氮4-5公斤、五氧化二磷6-7公斤、氧化钾7-8公斤、硼砂0.5-1公斤,基苗肥的用量占油菜总施肥量的50-55%。适施蜡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15-20%,结合培土雍根以厩肥、泥肥、饼肥等迟效的有机肥为主。薹花肥应看苗巧施,适当早施、分次施,以速效肥为主,可加喷1-2%过磷酸钙溶液,以提高菜籽千粒重和含油量。做好排涝降渍,及早开挖内外三沟,保证排得出灌得进,保持土壤水分适宜,活熟到老,获得高产。
5、化控化除,防病治虫。冬前可结合化学除草,采取化控措施,通过控旺促壮,控上促下,提高抗冻能力,有早薹早花迹象的田块,可喷施多效唑控制。冬前以防治蚜虫、菜青虫、猝倒病为主;目前双低油菜抗病性较差,暖冬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菌核病的发生,尤其要防治好菌核病,除了采取合理轮作,摘除老病叶,减少菌源,扩行降密、改善通风等综合防治措施外,在油菜主茎开花株率达85%时,每亩用22%增效多菌灵100克对水75公斤进行化学防治,间隔5天后再喷第二次,确保防治效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