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金针菇反季节栽培技术
来自: Abel
2016-01-06
885
    利用闲置冷库栽培金针菇,场所好、效益高,深受广大菇农欢迎,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栽培季节 一般分两季栽培,第一季是土月份栽培,4月份出菇;第二季是6月份栽培,9~10月份出菇。如果冷库有控温设备,可不受季节限制,周年进行生产。 

    2 培养料的配制 

    配方适合金针菇生长的培养料很多,现介绍几种常用配方,供栽培时选用。 

    ①棉籽壳92%,麸皮5%,石膏1%,过磷酸钙1%,尿素1%。②棉籽壳88%,玉米粉9%,石膏1%,过磷酸钙1%,糖0.5%,尿素0.5%。③玉米芯80%,麸皮18%,石膏1%,磷酸二氢钾0.5%,糖0.5%。④杂木屑73%,麸皮25%,石膏1%,糖1%。 

    以上各配方除木屑外要求材料新鲜、干燥、无霉变。其中杂木屑要求是不含芳香油等抑菌物质的阔叶树种的木屑,并严格过筛。玉米芯应晒干后用粉碎机粉碎。 

    拌料应选择晴天或阴天的上午进行,培养料含水量达到65%~70%为宜。 

    3 装袋、灭菌与接种 

拌好的培养料要当天装袋,以防变质,然后及时进行灭菌(常温灭菌)。接种室提前进行消毒,灭好菌的栽培袋冷却到20~23℃时进行接种,然后转入培养室进行发菌培养。 

    4 发菌期管理 

    调节温度 发菌期温度控制在18~25℃。 

    控制湿度 严格控制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
 
    通风换气 要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满足菌丝生长对氧气的要求,应每天进行通风1~2次,每次20~30分钟。
 
    弱光培养 菌丝生长不需光线,门窗应尽量用报纸或窗帘进行遮光。 

    定期翻堆 翻堆可使堆内菌袋位置得到调整,进行气体交换,排出堆内废气,并能及时发现杂菌污染的菌袋并及时处理。每7~10天翻堆土次,将堆内外、上下菌袋位置互换,并重新码好。翻堆过程中将门窗打开,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发现杂菌浸染的菌袋应及时进行处理。 

    解袋折口培养15天左右,菌丝已长至培养料的一半,此时氧气不能满足菌丝生长的需要,应将袋口松开,并将袋口拉直,然后向下对折约2厘米,此时不再码堆,可单层排放于菌室或出菇房架上继续进行发菌培养。 

    5 出菇管理 

    降温催蕾 当菌丝长满料袋达到生理成熟后,应将温度降至15℃左右,使菌丝在低温刺激下尽快转入生殖生长。当料面出现淡黄色液滴,预示不久即将出菇。 

    适时抑蕾 当菌袋料面现蕾后,再培养5~10天,即可形成针尖状成丛密集菇蕾,这时应将袋口敞开拉直,并将袋口向外翻折2~3次至近料面,通过对流的干燥风横吹,使菇蕾失水萎蔫倒伏。一般倒伏后第三天,可明显看到从菇柄的基部重新长出密集的菇蕾,且长度一致,如果3~4天后仍无新的菇蕾出现,手触摸已萎蔫的菇蕾有剌感,则可轻喷水1次,并覆盖塑料膜保湿。 

    适时拉袋 抑蕾结束后,当新形成的菇蕾长至4~5厘米高时可拉直袋口,目的是增加袋内二氧化碳浓度和空气相对湿度。 

    子实体生长期管理 抑蕾结束后,子实体逐步进入快速生长期,应加强温、湿、氧、光等诸方面的综合管理。温度控制在12~18℃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80%~90%,为了抑制菌盖生长,促进菌柄伸长,可适当提高袋内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每天通风1~2次,每次约20~30分钟,光线主要是进行弱光培养。 

    6 采收 

    采收的标准是菌盖轻微展开,鲜销的金针菇应该是在菌盖6~7分开时采收,不宜太迟,以免柄基部变褐色、基部绒毛增加而影响质量。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