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木屑栽培茶树菇配方试验
来自: Edward
2016-02-29
1127
目前福建、江西等地栽培茶树菇较多用硬质木屑、棉子壳,但产量较低。本试验旨在探索用桑木屑、蚕沙来栽培茶树菇的适宜配方,以达到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茶树菇一号,由福建古田科兴食用菌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配方 ①棉子壳82%,麸皮18%;②棉子壳36%,桑木屑36%,稻草粉10%,蚕沙9%,麸皮9%;③棉子壳 18%,桑木屑54%,稻草粉10%,蚕沙9%,麸皮9%;④桑木屑72%,稻草粉10%,麸皮18%;⑤桑木屑72%,稻草粉10%,麸皮9%,蚕沙9%。上述配方另加玉米粉5%,石膏2%,石灰粉3%。
1.3 试验方法 将培养料按配方称好,先将棉子壳、桑木屑、稻草粉,用2%石灰粉浇透水混合均匀上堆,堆温达60℃左右,维持24h翻堆,继续发酵2d后,见发酵料上长满白色放线菌,有香味时,再拌入麸皮、蚕沙(先浸水20min后晾干)、玉米粉、石膏,用1%石灰水调节pH值达9~10,含水量为60%,装袋灭菌接种(17cm×33cm×0.045cm)的高压聚乙烯折角袋,装料高16cm)。接种后置20~26℃培养室暗培养。发菌期每隔5日各抽样10袋测定菌丝生长。当菌丝发到袋底后,移入栽培室,每处理50袋为1个小区,设3个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多余袋为保护行,不计产量。菇房温度控制在10~26℃,保持一定散射光照,每日向地面和空中喷水3~4次,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在菌盖呈半圆球状时采收称重。出过 1潮后,清理料面,养菌7~12d,出下潮菇,每出1潮菇后,补水50~100mL/袋,共收3潮菇。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配方菌丝生长情况 从表1可见,配方④和配方⑤菌丝生长快;配方②和配方③菌丝生长较慢;配方①最慢,需46d。
表1 各配方菌丝生长速度
配方 ① ② ③ ④ ⑤
菌丝长速(mm/d) 3.5 4.6 4.9 5.1 5.0
菌丝满袋(d) 46 38 33 31 32
菌丝长势 ++ ++ ++ + +
2.2 各配方产量 试验结果表明,配方①各潮菇产量差异不大,而配方③和配方④产量集中在第1潮,第3潮最少。配方②产量比配方①还高。这可能含棉子壳多的配方,棉子壳降解较慢,所以各潮产量较均衡。从生物转化率分析,配方②最高。这是因为配方②的营养成分降解速度和透气性均好于其它4个配方所致。配方④与配方⑤长速、产量相仿,说明蚕沙与麸皮的营养效果相似。
表2 各配方产量与生物学效率 (单位:kg、%)
配方 ① ② ③ ④ ⑤
总产量 12.92 14.07 10.42 9.10 9.04
生物学效率 64.6 70.35 52.2 45.5 45.2
第1潮占 33 40 51 64.5 63.4
2.3 经济效益分析 以我地2005年市场物价核算,从表3来看,配方⑤产投比最高,其次为配方②、配方③与配方④,配方①产投比最小为6.45∶1,但经济效益配方②为最高。
表3 各配方成本核算(元)
配方 ① ② ③ ④ ⑤
棉子壳 14.76 6.48 3.24 - 0
桑木屑 - 1.44 2.16 2.88 2.88
稻草粉 - 0.20 0.20 0.20 0.20
麸皮 3.6 1.8 1.8 3.6 1.8
蚕沙 - 0.9 0.9 0 0.9
其它 1.62 1.62 1.62 1.62 1.62
总计 19.98 13.44 9.92 8.30 7.40
产出 129.2 140.7 104.4 91.0 90.4
产投比 6.45∶1 10.43∶1 10.4∶1 10.9∶1 12.2∶1
注:①棉子壳0.90、桑木屑0.20、稻草粉0.10、麸皮1.00、蚕沙0.05、玉米粉1.2、石膏0.6、石灰粉0.3元/kg;②干料0.4kg/袋,50袋/处理,计20kg干料/处理;③鲜茶树菇10元/kg。
3 小结与讨论
3.1 本试验结果表明,以棉子壳、桑木屑各占36%,配方②最理想,其生物学效率最高,经济效益最高,出菇较均衡,产投比较高。其次是配方③以桑木屑为主适当搭配少量棉子壳也值得利用。
3.2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森保政策的进一步深化,用大量的蚕桑副产品来生产食用菌,的确是解决食用菌生产原料缺乏的一个新途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