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地区日光节能温室栽培双孢菇技术
来自: Darren
2016-03-01
611
在西宁地区由于夏季气候凉爽,正好适宜双孢菇的生长,而且生产的蘑菇品质优良,无污染、产量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地方特色。一般一栋333平方米的日光节能温室,采用双层膜加温栽培,一年种植一大茬,产量达2500kg以上,产值达10000元,成本3500元,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现将几年来的生产经验总结如下。
1 栽培时间安排 西宁地区日光节能温室双孢菇夏季栽培从3月中旬开始发料,4月中旬播种,6月上旬出菇,至10月下旬采收结束;冬春季栽培从8月下旬开始发料,9月下旬播种,覆土后越冬,翌年从3月底开始,经过调水,增温等技术措施后,于4月中旬开始出菇至10月下旬采收结束。
2 备料及其堆制
2.1 备料 西宁地区栽培双孢菇的培养料主要为麦草、牛粪、过磷酸钙、麻渣(油菜饼)、石膏、尿素等。其配方比例为:麦草47%,牛粪47%,麻渣2.3%,过磷酸钙1.2%,石膏0.7%,石灰0.9%,尿素0.9%。以一个333平方米的日光节能温室为例,各原料需要量为麦草3000kg,牛粪3000kg,过磷酸钙80kg,石膏45kg,石灰60kg,尿素60kg,麻渣150kg。麦草要求新鲜干燥、无腐烂变质,牛粪提前晒干、敲碎、过筛,麻渣提前打碎不能成块。
2.2 堆料发酵 ①麦草预湿:在建堆前3d进行,用水把麦草充分淋湿,使麦草含水量达到70%。②建堆:在温室内或在露天地势较高、易淋水的地方建堆。先铺一层约40cm厚的麦草,再铺约3cm厚的牛粪,然后再撒上1/8的麻渣和1/8的尿素,从第2层起每层铺约30cm厚的麦草,再铺约3cm厚的牛粪,然后再撒上1/8的麻渣和1/8的尿素,一直铺7层,第8层铺少量的草和牛粪,加入剩余的麻渣和尿素,边堆边淋水,淋水量以略有少量水往外渗漏为止。尤其在建第1层和第2层时不要淋水过多,以打湿牛粪为标准,不要让水从底下流出,以免肥料淋失,从第3层起要逐渐加大水量,以有少量水开始从底部流出为宜。堆宽2.0m、堆高1.6~1.8m、堆长不限。在堆制过程中,堆料的四周要求基本垂直,以利边料的发酵腐熟。建好堆后用地膜覆盖堆顶部,既可保温保湿,又可防止日晒雨淋。③翻堆:堆建好后至发酵结束,需要进行4~5次翻堆。第1次翻堆在建堆后7~8d进行,并加入所需的过磷酸钙。翻堆时将底层和外层的料翻到中间,将中间的料翻到外层,使培养料发酵均匀。一般后一次翻堆间隔的天数比前一次少1d。第2次和第3次翻堆时分别加入所需的石膏和石灰。翻堆过程中,随着发酵的深入,培养料会变得越来越细碎,因而堆的高度、宽度也要相应地缩小。每次翻堆后用薄膜覆盖堆顶部,以保温保湿。
从建堆至第3次翻堆为前发酵阶段。该阶段应注意调整好培养料的水分,翻堆时用手捏一小把培养料,以指缝间有2~3滴水珠出现为准。若水分不足,应重新补足,若水分过多,应摊开料堆稍加吹晒。从第4次翻堆至发酵完成为后发酵阶段。该阶段要求比较精细,一般不调水,若料过干要调水,必须用多菌灵处理的水或石灰水来调节。后发酵是整个发酵的关键,第四次翻堆后应将料堆全部用地膜覆盖(翻堆时用直径1cm的木棒在料堆上打通气孔),使料温在短时间内上升到58~64℃,并保持12h,以杀死料中的杂菌(即巴氏消毒),然后采用扇动地膜等方法进行降温,若温度降到48~52℃,保持 3~4d后便可拆堆,发酵完成。若温度降不下来,进行再一次翻堆,即第5次翻堆,第5次翻过后用地膜覆盖保持3天左右,然后进行拆堆,发酵完成。④调整pH值:发酵完成后,将料堆摊开,散去料中的氨气等有害气体,料的pH7.5~8.2。若料过干,用2%的石灰水调节;若料较湿,用石灰粉调节。
3 温室消毒及覆盖遮阳物 ①地面消毒:温室内地面撒50kg石灰粉,然后用水将石灰粉打湿。②空间消毒:温室空间可用硫磺、甲醛、敌敌畏等药剂熏蒸,1立方米空间用量为硫磺10g,甲醛8mL,敌敌畏2mL。③覆盖遮阳物:播种前在温室前坡面覆盖麦草进行遮光、降温。在夏秋温度较高季节栽培,麦草厚度应不小于10cm。9月中旬麦草上面加盖一层塑料膜以提高室内温度,延长采菇期,提高产量。在冬春季节栽培时覆盖的麦草厚度相应薄一些,但必须要加盖一层棚膜保温,以利于提早出菇。
4 播种及管理 ①铺料:在播种之前将发酵好的料做成宽60~80cm、高20cm左右的垄,垄间距35cm。②菌种准备:品种选用色泽纯白,子实体圆正,形态优美,肉质脆嫩的2796。菌种以麦粒菌种为好。且菌丝生长均匀整齐、菌丝浓密、色泽白、菌龄适宜。菌种用量2瓶/平方米(500mL/瓶)。③播种:播种前先将器具、菌种瓶、手都要进行消毒,播种时先将2/3的菌种均匀撒播在垄面上,用手轻轻搔动,使菌种进入料内;然后将1/3的菌种撒在垄面上,用手或木板轻压,使菌种和培养料充分接触,播完后在料面上覆盖地膜或旧报纸,以保温保湿。④燔种后的管理:播种后前3d为菌种萌发期,不揭膜不通风保温保湿,从第4d起菌丝开始吃料,随菌丝生长,要逐渐加大通风量,促进菌丝尽快在培养料中定植。一般菌丝生长适温为22~24℃。
当菌丝长满料面后要加大通风以降低空气湿度,使料面稍发于(刺手),促进菌丝向湿度较大的底层生长。播种后20d左右,当菌丝“吃料”深度已达料层厚度的2/3时,就要及时覆土。
5 覆土及管理,①土质要求:覆在料面上的土质要求湿而不黏,干而不散,疏松透气,保水力强,pH7.2~7.5,含水量18%~20%,以地表10cm以下的深层土为宜。②覆土消毒:土壤常携带病菌和线虫,可用0.3%的敌敌畏和1%甲醛液喷洒在土里;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密闭熏蒸3d,揭膜翻土,待甲醛等气体散尽后即可使用。③覆土方法:采用一次覆土法,覆土厚度3.5~5cm,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若覆土过薄,则土层蓄水少,菇体水分供应不足,易形成薄皮菇;若太厚,易使培养料通气性不好菌丝会因缺氧而生长不良。④调水:覆土后的管理主要是调节土壤的含水量,调水时应用雾化较好的喷水设备,分8次在两天内调完。喷水不可过急,以免水进入料内造成菌丝萎缩死亡,或使土壤板结并产生夹心土(即土粒中间为干土,表面为湿土)。覆土后4~5d,当床面白色的绒毛状气生菌丝大量形成时立即喷结菇水,喷水也分8次在两天内完成,不可过急。当白色的菇原基长到黄豆大小时喷出菇水,用水量可稍大一些。
6 出菇管理 ①水分:出菇期间要保持土壤水分达到饱和,但不可使水流到培养料中,以免造成菌丝萎缩。并采用向走道和空间喷水、畦间沟适量灌水以增加空气湿度,使空气湿度保持在80%~90%。每次喷水后都要加大通风量,以免造成大量幼小菇蕾死亡。不喷闭门水和来回水、温度过高时不喷、阴天不喷。出菇期间结合喷水可喷豆浆液或“菇大多”等营养液以改善品质,提高产量。②温度:出菇期间温度控制在13~16℃,出菇快、产量高、菇质好。若温度超过18℃,易造成出菇过快而形成薄皮菇和开伞菇。③光线和通风:出菇期间光线要暗,光线越暗菇体越白。双孢菇是好气性菌类,出菇期间,要求菇棚内空气新鲜并注意经常通风换气,降低二氧碳浓度,促进子实体形成,并生长健壮。一般1日通风1~2次,每次1~2h。气温高时,可在清晨或傍晚通风;气温低时通风宜在中午;遇到刮风天或霜冻天气,闭棚不通风,以免冷空气侵入,造成菇蕾变褐或枯萎死亡。
7 病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有菌蝇和螨虫。菌蝇可用10%氯氰菊酯2500~3000倍液喷雾防治,螨虫可用1.8%虫螨克2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菇虫杀700~800倍液喷雾,兼治菌蝇和螨虫。施药应尽量在出菇间歇期施用。出现木霉、链孢霉等杂菌时,可用克霉灵650~850倍液喷雾防治,链孢霉为菇房恶性杂菌,如已出现橘红色的孢子时,必须将病原清理出菇房。细菌性斑点病为菇房常见病害,发生时可用漂白粉600~800倍液、或万消灵喷雾防治。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