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华亭老街”原是指中山中路马路桥西至西林路一段,路长608米。路的两侧街巷里弄甚多,为古城人烟稠密地区。其南侧越过市河(市河在文革初期“深挖 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时填塞),里弄有缸甏行,景家堰。缸甏行东起人民 南路,西至谷阳桥(陶英建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长约350米左右,东有笏 溪,溪水北流注入市河,溪流经缸甏行架有笏溪桥,桥的西堍南边即景家堰。景家堰 有明代著名草书大家张弼〔(1425—1487年),字汝弼,号东海,华亭人。成化二年 丙戌(1466年)进士,授兵部主事,晋员外郎,出知江西南安府。〕筑有的庆云山庄。
缸甏行中段南边有上海地区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建筑清真寺。寺西有松江最早的机械工厂——明铁工厂。西端尽处为谷阳桥,桥下溪水北流至望恩桥(俗呼塔桥)处注入市河。谷阳桥南为一片沼泽,渔民在此捕捉蚬子,故名“蚬子滩”。谷阳桥西堍南有陶行弄,桥西为坍牌楼。
邑人顾清纂撰的正德《松江府志》说:“庆云桥〔(俗呼陶行,洪武二十五年(1382年)里人陶子淳建,初木桥,成化间(1465—1487年)通判邹文著改为石,宋应祥为记,龛于西林寺前墙内)〕南有台谏双清坊,为张弘至、张弘宜(张弼子)立。”时逾二三百年牌坊圮塌,乾隆《娄县志》说:“以旧迹(名街)曰坍牌楼。”说明这条街巷名称的由来。笔者文革初(1866年)迁居坍牌楼时,庆云桥南堍西首尚见有牌楼残迹。
原中山中路马路桥西至西林路段的北侧,有傅家弄(一作富家弄)、池家弄,俱在塔桥东,后通新街。新街今名斜桥街,乃与中山路平行的小街,东起秀水新路,穿越人民北路,西至东塔弄底,长约480米,宽3米左右,人民北路往西至东塔弄一段约400米。
东塔弄在圆应塔东,南起中山中路,北抵斜桥街,弄长仅35米,弄底西壁紧贴西林寺为中山中路654弄。此弄东至青松石原有明末著名 垒山师邑人张南垣构筑的一个园林,清初为云南按察使许缵曾的别业,名曰“西园”。许家衰落后将园之半卖给李姓,另一半售于张维煦,张氏于雍正五年(1727年)改建是园,园贴近西林宝塔,有“倒影涵空塔印尖”、“水面萍回皱塔尖”之秀丽景色,改园名为“塔射园”。
西桥弄在圆应塔的西侧,北至龙梢里、杜家滩。弄底原有明代少司寇徐陟(徐阶弟)的别业“竹西草堂”。陟孙徐尔铉扩建,改名曰“宜园”,一时为郡中名园。清初归大学士、工部尚书王顼龄,更名曰“秀甲园”。清圣祖玄烨两次〔第一次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第二次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南巡到松江,均临幸是园,御 书“蒸霞”两大字以赐。又间闻有鸡犬之声,赞曰“此间安乐”。乾隆年间(1736—1795年)张研斋购得此园。道光年间(1821—1850年)张氏家道衰落,将园之西部售于宁绍会馆,东部售后被改建成抗英名将陈化成(福建国安人,江南提督)祠。民国元年(1912年)孙中山先生来松视察设于该词内的同盟会松江支部,孙中山先生就住在这祠堂里,因孙中山先生的驻跸,当时西塔弄名噪一时。
西塔弄之西为九曲弄,南起中山中路,北至西新桥路,长180多米。弄西侧原有基督教会办的慕卫女校,东侧有西林幼儿园、西林小学。弄底有施王庙,庙早毁。弄曲折多弯,故名九曲弄。1999年以此弄为基础,拆除两侧民房,辟建西林南路。
原中山中路马路桥之西,依次有古建筑:中山中路492号王冶山宅。此宅始建于明末,清代为湖北知府王冶山所得,经他修缮,他的后代扩建翻造成六进缙绅笫宅,沦陷时期拓宽马路拆除门厅,现存五进四庭心。王宅之西510号为袁昶宅。
袁昶(1846—1900年),字爽秋,浙江桐庐人,光绪二年丙子(1876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充总署章京,十八年(1892年)出为安徽宁池太广道。转擢江宁布政使,调直隶,未几内召,以三品京堂在总理衙门行走,为清末外交官。关于袁氏在松江置产事,据邑人杜诗庭撰写的《华娄人物志续稿》说:“袁昶博通今古,有诗名。早岁肆业上海龙门书院,与郡人士稔,因买宅郡西郊,子孙世居焉……”解放后,昶之后裔尚居此宅。
袁宅之西有瞿氏宅。宅主瞿指凉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创办《茸报》,发行量居松邑地方报之首,抗战期间中断,抗战胜利后,于1945年9月复刊,瞿氏担任董事长。
西林禅寺和圆应塔俱在庆云桥北,据《松江府志》记载,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僧睿建接待院,接待院毁于元代兵燹。明洪武初僧淳厚重建,添筑毗卢阁,改名“西林大明禅寺”,清代沿称西林禅寺。历年均有修葺。寺内终日香烟缭绕,佛事盛旺,为云间古寺名刹。解放后,僧人还俗,屋宇被粮管所和塑料厂占用。改革开 放后落实宗教政策,屋宇由松江佛教协会出资重修,1991年7月,佛教界人士自筹资金百万元重建毗卢殿,于1993年元月竣工。现成为松江及周边地区佛教信徒们的活动中心。
圆应塔(俗呼西林塔,又称延恩塔),据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松江府西林禅院圆应塔记》记载修建的经过是:塔初由比丘(和尚)淳厚在宋圆应睿师接待院遗址上募缘补建延恩宝塔,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僧法 徙建于殿后,重建工程于正统十四年(1448年)告竣。此后明万历、清顺治、乾隆、道光时曾多次修葺。宝塔系由西林寺管理。当时尚无门票收费制度。在塔的入口处有一位僧人负责收费,登塔者只要给守门的和尚一个铜元(俗称铜板)即可登临。抗日战争胜利次年(1946年)笔者回松曾登临是塔,俯瞰云间古城遭受日本侵略军强占八年,蹂躏践踏后的残破景象。
1949年5月松江解放了,宝塔自道光后近百年来因迭遭兵燹战乱,未曾大修,为避免游人登塔发生意外,于1965年拆除二至六层的塔檐、平座,并封闭底层塔门。直到1992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与松江有关部门组成修缮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对宝塔实施修缮。修缮工程于1993年10月正式启动,1994年11月15日竣工验收。在修缮过程中发现和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且种类繁多,大批元明时期玉器的发现更是全国首例。
圆应塔高47米,八面七层,为上海地区最高最雄伟壮观的古塔。
上述地区在历史上乃自元明松江棉纺手工业发展中逐渐成为古华亭街市的组成部分。现在建造了一条仿明清建筑的旅游商业街。改造工程于2001年3月启动,不足二年时间工程竣工,2003年1月23日举行开街仪式。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