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开发潜力的热带干果果树资源-苹婆
来自: Don
2016-03-01
920
    苹婆为梧桐科苹婆属常绿乔木,又名频婆、凤眼果、七姐果、潘安果,广东亦称富贵子,闽南旧称枇杷果,多为零星种植,规模的商业栽培尚不多,种子可食用,味如板栗,常用于菜肴,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具有开发潜力的热带干果果树资源。

    1 苹婆的起源、分布及生物学特性

    苹婆原产中国南部,在我国有 1000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较古老的观赏和干果兼用树种,是我国特产,西方国家少有栽培,英名Ping~pong是由中文“苹婆”两字直接音译而来,古称“罗望子”和“罗晃子”的,实为本种。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的南部,福建东南部、云南南部和台湾。广州附近和珠江三角洲栽培较多,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多为人工栽培。

    树高8~15m;树冠圆头形,根系发达,一般入土可达1.5m,土层深厚者达3m,水平根分布达7m;树干粗糙,灰褐色,老枝直立,灰白色,小枝细瘦,嫩枝紫红色;单叶互生,倒卵状椭圆形,先端短突尖,浅裂缘,叶长8~25cm,宽5~15cm,叶柄长2.5~5cm,光滑;腋生圆锥花序,花小,花被钟形,乳黄色至白粉红色,形似一顶小皇冠,极为别致,花杂性同株,雄花多于两性花,70至200枚簇生集成一穗,膨松下垂;果轴长约15cm,每轴结成2~5个果,果实为瞢荚果,果长约10cm,具果柄,果皮厚,革质,成熟暗红色,被短茸毛,长圆状卵形,每果种子1~5枚,多数3枚,未熟果表皮青绿色,成熟时逐渐转为朱红色,皮红子黑,斜裂形如凤眼,故称凤眼果,成熟种子栗褐色,有粘质,椭圆至球形,种子内有多层种皮,种子可食用。

    该果树性喜阳光,对土壤要求不严。虽然在瘠薄及沙砾土中均能生长良好,但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最佳,日照需充足,性喜高温多湿,生育适温约23~32℃。

    2 繁殖方法

    2.1 播种 当瞢荚果成熟开裂时,即可带果采下,剥出种子,不宜在日光下曝晒,不能脱水,应即采即播,沙床不宜太湿,以免影响发芽率。种子可用甲基托布津或灭菌灵等进行杀菌处理,用条点播法播种,1个星期即发芽。在种子刚发芽的萌动期即移入营养袋,可提高移植成活率,减少管理工作。

    2.2 扦插 因苹婆的枝条生根容易,因此,繁殖多采用扦插法,简单易操作,且生长迅速。可于春、秋两季剪取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或二、三年生的本质化枝条,甚至老枝均可扦插成活。扦插枝条剪成长约1.2~1.5m,扦插入土约0.3m;在材料较少的情况下,也可剪成20~30cm,只要保持好空气及土壤的湿度,约1个月即可发根。

    2.3 根蘖苗 苹婆根系较发达,再生力较强,常露于地面部分的根系,可萌生根蘖苗,挖取定植,也很简便。

    3 栽培管理

    3.1 定植 以春季为宜,株行距为4m×5m较适宜,667平方米植33株。挖穴大小为80cm×80cm×60cm。以有机质肥料为主,结合少量化肥,施下基肥,以促进苗株早生快发,早投产。

    3.2 施肥 幼龄树一般年施肥4~6次,每2~3个月一次,有机肥或化肥均可。成年结果树需要较多营养,为防止树势衰弱,年施肥2次以上。即在冬末春初施一次,以有机肥为主,每株施用20~30kg有机质粪肥。第2次于8~9月采果后施一次果后肥。以化肥为主,每株施用0.5~1kg,散施于植物根圈内。

    3.3 花期管理 依据其生长习性,苹婆树耐涝不耐旱,在花期和幼果期要求有适当的土壤水分和大气湿度,俗称“晴天芒果,落雨苹婆”。因此,在开花期间,若遇到干旱天气,应给树冠喷洒水分。增加空气湿度,以利于开花和着果。

    3.4 修枝措施 若树势生长旺盛而开花结果少,必须适当修枝整形,以利于树冠内部通风透光,即可减少木虱以及由其引发的烟煤病,也有利于开花和着果。即在采果后疏剪去部分蜜生枝、弱枝和病枯枝。对于树顶主干枝条也应加以控制。也可在夏、秋季刻伤枝干,促成春季开花。

    3.5 采收 定植后3~4年结果,15年达盛果期,产量趋于稳定,30龄生株产果实125kg。正造果3~5月开花,7~9月果熟,次造果8~10月开花,12月中开始果熟。采收时宜用带铁钩的竹竿,将挂于树枝上暗红色的果荚钩落地面,收集、晒干。通过几天的翻晒,便成为苹婆果仁商品。

    4 病虫害防治

    4.1 防治炭疽病 苹婆在温暖多雨的年份多发炭疽病,造成叶枯、易脱落。防治时首先应注意田园卫生,收集病落叶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来源。发病重的园圃或植株,可在清理园圃的基础上全面喷施1%波尔多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其次于抽梢展叶期开始或于发病初期开始交替连续喷施4%多硫悬浮剂600倍液。

    4.2 防治木虱 木虱以成若虫群集刺吸苹婆叶片枝梢汁液为害,致叶片变黄、卷曲,花蕾发育不良,影响结果。虫子可造成落花,影响坐果。还分泌大量白色絮状蜡粉和排泄粘质“蜜露”,并诱发烟煤病,更加重危害。防治时首先结合清园,收集落地虫枝叶烧毁;掌握低龄若虫期喷施20%速灭丁乳油3000倍液,或95%来幼脲水剂1000倍液,交替连喷3~4次,隔7~15d1次。

    5 利用价值

    5.1 食用 每年7~8月是苹婆的收获期,鲜种经采摘脱壳后晒干即为商品,不需特殊加工。苹婆食用部分是其种仁,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蒸、可煮,宜烤、糖蜜及红烧等。用水煮熟后的苹婆种仁,剥去黑色外种皮,再剥去淡褐色半透明中种皮,吃食淡黄色或乳白色种仁。去皮后的种仁质软而色白,犹如一枚小鸟蛋,精致而美观,风味与板栗相似,其味微甜而香、肉爽多汁的口感则比板栗更胜一筹,并有健脾、止泻、杀虫之功效。在广东常用于名菜佳肴的烹饪,如凤眼果焖鸡、凤眼果烧肉等,被列入“岭南名菜”。目前凤眼果产品供不应求,价格较高。

    5.2 其他用途 苹婆全身都是宝,种子除可食外,种子入药,有温胃、杀虫、明日及壮阳等功效;瞢荚果壳可入药,与蜜枣、陈皮共煎可治血痢;木材可做家具、箱盒及一般建材;树皮含纤维36%,可代替麻制绳索或织麻袋,亦为造纸原料。苹婆叶大、两面光洁,广东喜用其叶裹粽子,包糍粑。

    花虽小但花序大,白里透红,而且每年可开花结实2次;瞢荚果放射状排列,成熟时呈鲜红色,具有很好的观赏性;加上叶大而碧绿,树冠宽阔,树姿、花形俱美,遮荫性能好,适用于风景树及行道树。

    6 结论

    苹婆是原产我国的乡土树种,具有生态适应性强、抗病虫害、繁殖与遗传改良材料丰富等多方面的优势,是生态、经济效益兼备的经济林木;它还是南方特有的木本粮食,堪与“铁杆庄稼”栗、柿、枣媲美。苹婆虽然在我国已有近千年的栽培史,但多植于庭院供观赏,较少有成片栽培,更缺乏优良的商业性栽培品种。为了充分发挥热带南亚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优势,开发名、特、优品种,促进多种经营,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苹婆,将它作为一种新的热带经济作物进行开发利用,从种质资源收集、品种筛选、栽培和加工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开发,促进其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